目前分類:台東活動 (3)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翼豆起飛:原民作物有機翼豆創新研發計畫成果發表暨原民饗宴

  

有感農產品保存與行銷問題,上上農漁品於111年度申請並執行原住民族委員會企業創新創業輔導計畫,並與臺東大學東部生物經濟中心合作,運用乾燥化粉末技術,將翼豆原料做多元加工研發,相關產品包含益生菌、植物奶、零嘴、麵條和煎餅等,提升產品保存期、多樣性與加值化,之後將繼續規畫後續異業結盟、技術或商品合作機會,創造多贏局面。

   

   

上上農漁品企業創辦人張豪傑是台東在地原民青年,長期於市區發展農漁產品,經營穩定後卻發現原鄉部落人口老化、青年北漂、農地休耕荒蕪極多,遂開始返鄉投入農業生產經營。110年在部落成立「上上農漁品有限公司」,並開闢「SALAMA有機智慧農場」,用以規畫種植翼豆(阿美語稱作 fadas)生產及相關產品開發,改善族人的收入並吸引青年返鄉。 

   

   

  

傳統的翼豆料理很簡單,汆燙過後不管是做沙拉涼拌,或是加點小魚干辣椒快炒,清脆的口感和清爽的味道都是在地的原味。

   

   

台東大學生技工廠協助業者將冷凍的翼豆做乾燥粉末處理,不只解決了賣相不佳的次級品問題,還可以運用做成翼豆饀餅、煎餅和煎餃等新創口味的美食。

   

 

   

翼豆起飛的發表會中除了主角翼豆之外,也選用介紹了部落特色美食:小萊豆薑黃小米粽、水晶山苦瓜凍,還有一整隻的烤乳豬。   

 

 上上農漁品創辦人張豪傑表示,感謝原住民族委員會的資源導入,讓返鄉創業有更多幫助,也感謝臺東大學的技術,讓產品的構想得以實踐。此次活動安排原民美食與翼豆料理,是來自台東泰源園區的食農教育體驗內容,以產業六級化的概念,讓更多人認識原民產業與文化。 

  此次活動除了翼豆產品與原民美食的發表,也期望以「翼豆」產業出發,帶領部落族人、原民青年共同發展、改變及創新在地產物,打造出獨一無二的「翼豆專賣店」,讓所有原民透過在地種植的作物也可改善生活。

文章標籤

吳孟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您買鳳梨釋迦一盒我同步再捐10元 

家樂福行動支持台東孩子的書屋 

饒慶鈴:持續正能量 讓愛更有影響力


       為支持力挺台東農民,解決台東釋迦出口困難問題,去年12月台東鳳梨釋迦產季大出時,家樂福於全台分店加碼推出暖心聖誕活動,凡是會員購買1盒聖誕限定「台東鳳梨蜜釋迦」,即同步捐贈10元給家樂福文教基金會長期支持的「台東孩子的書屋」作為教育培力費用,支持農民也將獲利回饋台東教育,至12月27日止共捐175,000元。家樂福文教基金會執行長蘇小真日前特別親至台東舉行捐贈儀式,縣長饒慶鈴受邀到場見證,感謝家樂福與縣府合作推銷鳳梨釋迦,促進農業轉型,以及幫助台東孩子的教育。

  

        台東縣長饒慶鈴表示,這是縣府第二年與全國最大通路商家樂福合作促銷台東鳳梨釋迦,感謝家樂福力挺釋迦,並宣揚台東鳳梨釋迦的好事精神,在全國量販超市提供產地直供的鮮美鳳梨釋迦,今年更推出「好釋+1 家樂福接力挺釋迦、好事+1 支持台東孩子的書屋」活動,透過訂購鳳梨釋迦捐10元,支持「台東孩子的書屋」作為教育培力費用,不僅讓大家接力挺釋迦,也讓愛的力量正面循環。

 

捐贈儀式中,台東縣政府特別展示了與業界合作推出的鳳梨釋迦酒,精緻的包裝與口感讓家樂福文教基金會執行長蘇小真也相當驚艷,表示希望在通路平台也能上架,提升台東鳳梨釋迦的競爭力,一起「好釋+1」。

 

吳孟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島風主理人林精哲創作特展今天2023年1月7日在伊塔原旅正式舉辦了開展典禮,由台東縣原民處指導、伊塔原旅主辦,才有機會在伊塔原旅B1展覽空間免費閱覽到島風精采作品,開展典禮首先由拉勞蘭部落青年及婦女在會場吟唱古謠,並點燃藝術之火將煙引至展場揭開序幕。

  

陶藝家林精哲說:島風的開始,源於十多年前到台東太麻里的拉勞蘭部落(排灣族部落),透過參與部落的經驗,讓他意識到對於這片土地的認同與自身的被認同。在這裡,林精哲體驗到儀式在部落的價值與美感,對於曾參與的每一次儀式,都深深刻畫在他生命之中,並想透過島風來傳達與部落生活的體悟,關於部落對於人與自己、與他人、與自然的生活態度。

  


島風主理人林精哲為此次的特展創了五個新作品,也將過去的「黫山水器」系列創作完整現。

 

成立於2019年的島風,為潘子甦、林精哲創立的品牌,島風品牌年輕還未廣為人知,然而若是來到台北米其林二星餐廳RAW的餐桌美學,島風的代表作「黫山水器-輪花」;亦或是來到臺東慢食評鑑明日之星餐廳芙瀨實驗廚房的餐桌也能品味到「黫山水器一系列盛皿」,絕對是圓滿料理的最美風景對於自己創作的生活陶能在餐廳裡實踐被使用,創作者林精哲開心表示:「當工藝物件的價值在於使用的狀態,內心是很感動的!」


  

⬆️⬆️⬆️ 這件陶甕是林精哲在多年前送給拉勞蘭獵人學校撒可努校長的作品,原本黑色的陶甕在經歷了獵人學校的祝融之災後,竟然燒成了白色。林精哲說:這也許就是另一個開始,相信這件作品再經歷部落會所的火的燻燒,一定會再呈現不一樣的黑。

以「風土創作出生活美感的物件」為理念,是林精哲以漢人身分融入排灣族生活,構思出陶器因長期燒柴而黝黑、落灰而發亮的樣貌,他運用木灰製造出火與煙的「燻燒」走痕,手工打磨至溫潤細緻觸感,在2020僅一舉摘下第一屆臺東工藝設計獎貳獎,也展現當代原民文化的轉變,創作方向以工藝轉譯部落生活經驗,用野性、雅緻、幽默為作品注入情感溫度,揚起有著風土詩意的島風。

   

島風主理人林精哲特展,在伊塔原旅展出活動期間於2022年12月20日開始至2023年4月31日止,將近五個月開放遊客免費閱覽,可參觀時間為每日的早上十點至下午五點結束,請大家抓緊時間在春遊及寒假期間安排一場南島文化的陶藝之旅,喜歡林精哲作品的朋友也歡迎可以洽詢收藏。

PODCAST 專訪伊塔原旅執行長武撒恩: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5bqkx1s01kw0131f3p1g9n6/platforms


吳孟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